
有位網友近日在PTT上發文提問:「努力工作卻選擇租房,這樣是不是很不聰明?」他以周遭的例子指出,即便有些人年薪達到300萬元(月入約25萬元),依然選擇租房居住。
該網友認為,若將這筆錢投入購房市場,長期持有後房價可能翻倍增值,這番說法立刻引起網友熱議,意見分歧。
原PO進一步分析,有不少人年收已達200至300萬元,卻仍每月支付上萬元房租。
他舉例,如果選擇買下一間總價2000萬元的房子,貸款8成、分30年攤還,每月約需繳7萬元本金與利息。這樣的投資,在房價上漲時很可能讓資產水漲船高,相比之下,長年租屋除了房租開銷,資產成長有限。他直言,這些人似乎誤解了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,辛苦工作賺的錢最終只是換來「幫房東繳房貸」。

文章一出,立刻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,形成兩大陣營。
支持購屋的一派留言指出:「租屋連開明火都不行,房東還隨時能調高水電費,住得很沒保障」、「2014年進場買房,放到2024早就翻倍獲利」、「我10年前也以為房價到頂了,結果事實證明每次都錯,歷史總是重演。」
不過,也有不少網友持反對意見,反駁說:「有些人本來就不打算買房,再說這幾年房市是剛好漲太兇」、「人家可能把錢都投資股票,現在看誰賺比較多還不一定」、「房價又不是永遠上漲的,去年高點進場的現在都在賠」、「我認真工作但選擇租房,因為股票報酬率高」、「租房自由度高,住得舒適又不用被房貸綁死30年」、「每個人對生活的定義和目標都不同,沒必要一體適用。」

理財專家林奇芬在她的專欄中點評三大理財方式:存款、股票和房地產。
她指出,風險最低的投資族群多半偏好銀行定存,但在當前低利率時代,存款利息難以跑贏通貨膨脹。
反觀股票市場,雖然潛在報酬可觀,但是否能賺到錢則取決於投資人的選股技巧、入場時機及是否具備長期持有的耐心與能力。

許多投資人持有股票時缺乏長期耐心,往往追求短期內的獲利空間。
即便有些人試圖進行長期存股,或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入股票或基金,但一遇到市場劇烈波動,就容易因恐慌而中途停止。
再加上選股門檻不低,大部分投資人的績效很難勝過市場平均,能真正靠股票投資脫穎而出的人其實是少之又少。

不過,房地產投資的門檻相對較高,動輒需上千萬元資金,自備款也通常要準備數百萬元以上。
但從長遠來看,房產仍被視為能有效對抗通膨的資產配置工具。
林奇芬指出,相較於股票市場,房產的持有穩定性高,因為多數人購屋後會被房貸約束,必須持續繳款,不會因市況變動就中斷,這無形中形成一種「被動儲蓄」的效果,幫助投資者長期累積資產,這也是房地產勝過股票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額外閱讀:玩娛樂城賺錢是真的嗎?三分鐘學會賺進人生財富! – 3A娛樂城
額外閱讀:什麼是台灣運彩投注?全網最完整線上賺錢投注指南 – 3A娛樂城
- 3A娛樂|官方網站|新手教學平台
- 3A娛樂|官方網站|新手教學平台
- 3A娛樂城 | 官方授權網站 | 3A娛樂城官方指定新手教學平台
- 3A娛樂城 | 官方授權網站 | 3A娛樂城官方指定新手教學平台
- Elementor 頁面 #1363
- Login Designer
- Login Designer
- Sample Page
- Sample Page